第(3/3)页 一时间头皮发麻。 这年代二创也不可小视啊,磕得我都差点笑了。 郭谊当即抬头递到了典韦面前。 典韦眨巴眨眼道:“俺识不全。” “啧。” “太狠了,这话的意思是说,老师倾注所有心血,教学于我,盼我能在乱世扬名,而我不知老师之意,但如今成就却如他的期盼一般。” “什么当世无双,此名无愧。” 郭谊把书简摔在了案牍上,“太过分了!” “怎么不夸我呢?只夸那老头呢?这些书,是老头随手送的呀,他根本没教过!!” “乱世之中,给我这些书籍,并没有什么作用,也救不了我的命!”郭谊和典韦卖力的解释着当时的状况,“这些书籍,若是在士人之家,或许可以换取粮食,但我未必能活着找到有粮之人跟我换!还不如给我一点吃食!” “典兄,你明不明白,乱世之中,一袋米粮就可以换四个女人!” 典韦顿时摇头否认,沉声道:“不可能,四个女人可以做多少匪徒的粮食?没吃的人能被逼无奈去打老虎吃。” 郭谊:“……” 卧槽,你是真的狠。 罢了,易子而食这种事,也不是第一次听了,这小子脑子清奇,又没文化,跟他争下去可能会被打。 暂时打不过他,忍他一手。 郭谊又乐此不疲的拿起了别的诗赋来看,这一看,就是一夜。 【你勤于阅读诗赋,你的才情得到提升,你获得了一些绝句的反馈,同时,勤于学习诗赋,有助于提升观察力。】 【你的目力提升了。】 【天道酬勤】 郭谊脸都红了,看夸自己的诗赋,居然还有奖励。 真好。 奖励反馈后,郭谊的记忆中,出现了不少绝句、诗词,有后世的名作,也有不少未曾听闻过的句子,甚至还有贤人思想在其中让郭谊理解。 他的智力,也在不断快速提升之中。 …… 当天夜里,曹操将秋收初期得到的粮食汇聚盘点好后,就立刻叫来了鲍信,商议从下邳、彭城进军之事。 兖州东北部的田土,几乎全部保住,而粮食多在鲍信境内,没有遭到旱灾、蝗灾的影响。 因为曹操的壮举,令他在百姓心中真正成了一位敢于吞噬恶政,立志为明吏的好州牧。 税收几乎没有任何迟滞,全数都交上衙署,让鲍信有了运作的粮食,富足了整个东部。 再将东部粮食调遣到兖州西部、豫州部分城郡收取难民,如此便可让此次受灾的所有百姓得到安置。 如此一来,怎能不令人敬佩归附。 鲍信到来后,第一时间说起了郭谊的事情。 “孟德,想不到孟誉居然是荀慈明的弟子。”在曹操的面前,鲍信说起此事后竟然有些眉飞色舞的感觉。 “唯一的弟子!” 曹操哼哼而笑着还补充了一句。 “当真是天助曹氏,”鲍信目光深沉的感慨了起来,“如此仁义之地,兖州的确在数年之内,会逐步变得更加富足。” “而取徐州,当真就不算太难了。” 鲍信跪坐在曹操面前,两人相对而笑。 片刻后,他从怀中拿出了一张布匹,上面写着臧霸的回信。 “臧霸,愿意弃吕布而走,归附主公的麾下。” “哦?” 曹操意外的看了鲍信一眼,倒不是因为臧霸终于肯出言归附,而是鲍信居然叫了他一声主公。 “孟德如今,当真是海内归附,仁义雄主,却不失威武兵锋,如此之后,则大业必可成也!”鲍信此刻乃是由衷的说出了这番话。 却也可惜当初在洛阳之行,若是有曹操来主力的话,或许结果就不是这样,大汉还能早几年回归平静。 “哈哈,哼哼哼……太好了,天助我也!”曹操略有得意的笑了,“臧霸既肯降,那么接下来吕布也撑不住多久啦。” “他在徐州,孤立无援也,他善战,却不通内治,吾必可轻易取之。” 曹操自信扬手,此时可谓真正成竹在胸。 “布粮食短缺,境内不睦,我兖州军民一心,何惧哉?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