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我和荀老爷子,实际上是忘年交,并非是师徒之情,甚至我们还差点结拜了,所以……这弟子之称,你知道就好。” “噢?!” 鲍信当即惊讶不已,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些秘辛,两人竟是汉滨的忘年交吗? 如此听来,那些传言更加富有色彩了。 一个老者行如朽木,无力拯救大汉世人,唯有将此重托,交予热血青年,尽授其所学,盼为英雄也? 又是一段佳话呀。 “孟誉放心,我定守口如瓶。” 鲍信拍了拍胸脯。 晚上,郭谊翻遍了下邳所藏的兵书,看至心思大动处,就将此卷揣入怀中,然后带走,一晚勤学谨慎的态度,令鲍信也不敢轻易的休息。 因为郭谊也说了,未避免“纸上谈兵”的惨剧,需要郭谊在得出计策之后,先与他商讨,然后鲍信来下决断。 说白了就是,我负责设计,但第一责任人你得来担。 所以鲍信现在也很紧张,趁着郭谊还在收兵书,他也回想这些年作战实际所遇到的问题,一一记下,尽数告知郭谊。 毕竟书上记载,与实际有所分别。 而兵书大多是思想,哪怕是直接写成计策的书籍,也需要根据情况而用,不可照搬全信。 等到后半夜,郭谊已经收了一大麻袋的书册,卷宗等,对典韦道:“都抱回我家去,晚上我慢慢看。” 鲍信看到这,嘴角慢慢的抽搐了一下。 畜生啊!! 你少拿点嘛!这些东西以后要追问起来,难道我要报战损吗?! 你连下邳的县志都要拿!还有不少奏表! 你拿去干什么?!回家烧火吗?! “孟,孟誉……原来你说的遍翻兵书,竟是此意。”鲍信微笑得颇为勉强,但是这地方,是自己亲手放郭谊进来的,也不好说什么。 报战损吧。 反正以后也不一定有人会问及此事。 但是你这么翻,对想计策真的有帮助吗? 你做个人吧,你直接和我说要进来抢,难道我能不让你抢?! 不对,他还掩饰一下,对我已经足够尊重了,孟誉还是厚道人。 鲍信心里稍稍叹气,事已至此也只能这么劝自己了。 “我方才看了些许,有些想法,可以与鲍相商议了,请叫高顺将军、于禁将军来。” 鲍信点头笑了起来,知道郭谊可能是提早想好了计策,但还是笑得很慈爱宠信的模样,道:“好。” …… 军帐内,高顺到此后。 先是和郭谊在军帐外郑重行礼,又到帐边问询近况,同时表露心迹,明言郭谊若是有什么麻烦事,尽可吩咐他去做。 高顺说这话的时候,还不是谄媚模样,乃是一脸正气。 也不再提和郭谊切磋的事情。 一方面是被典韦打怕了,那蛮夫,怎么都打不过他,除却比弓马时候可以略胜一筹,但如此获胜,只会招致更恐怖的毒打,所以高顺已经不和他一般见识了。 另一方面,乃是自己未曾和郭谊有所结交,甚至归降之后没有去拜会过,但郭谊却不计前嫌举荐他领兵来战徐州。 这是一份恩情也。 “先生,今日若是用计派遣颇为危险,不如让顺去。” “顺必奋力杀敌,不令先生之谋为庸。” 高顺是个聪明人,也是率真性格,悍不畏死也。 郭谊有恩,他自然明白郭谊少在军中用计谋,以往进言多是以“略”为主,但策略那是长此以往的一种政策,不是临战的计谋。 安排若是不当,日后可能会被人诟病,也会累及三军。 别人去一旦在计策所达时有些纰漏,当然影响颇大。 但是高顺已经下定决心,就不会退缩,无论什么计策,他都会想办法达成预期。 “计策,倒不是太难,命将军去取郯县东寨也,方才探报回来,知晓吕布部将郝萌在东建寨。” “需将军陷阵把寨。” 高顺眉开眼笑,“这有何难,在下当初建此精锐时,取名便是陷阵,自然无惧,此当是末将扬名之功也,多谢先生。” “若是早知先生乃是慈明先生的弟子,末将当初决计不可能如此无礼,先生有济世之才,决不可辱也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