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一章:主公等等,我要策论要献!-《三国:先生,你太爱学习了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好一句,篡逆终为天理不容也。

    现在可见,人心依旧还是向汉。

    “爱卿,日后朕该如何,才能重兴汉室?”

    曹操笑道:“当亲贤臣,远小人耳,如今内患大于外贼,应当富民强兵,任贤举能,令各处诸侯广来朝拜,但若不肯来者,仍需以刀兵伐之,方可收复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陛下假节钺于臣,那自然不必担心,钱财米粮、人丁惠政,臣在三州之地内早已安排妥当,现在不可立行废度,还是要暂行今年方可。”

    “好,那就辛苦爱卿,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事,”刘协欣慰的笑着看向曹操,“卿说,亲贤臣而远小人,朕深以为然,不可重复当年常侍之乱,引董贼之危,故而请爱卿时常来陪同,为朕教学如今之政,如何?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

    曹操躬身而下,心里记住了这句话,同时也在思索日后该如何应付,又或者在何时才该真正让这位明白,他只是掌中之物而已。

    此事,不可与外人道,却也该找心腹来商议。

    “微臣,不一定能日夜都陪伴陛下,但若是公务缠身,会命心腹之人,贤良之士,入宫与陛下觐见。”

    “善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刘协安置于许县,并且已经初步同意将此地当做迁都之地,体谅曹操粮食囤积之便,军士运送粮食之苦。

    在当天夜里,便已经传告各处,命数月之内,起许县宫闱,准备祭告祖宗,预告更许县为许都,兴工事而造宅邸,且在许下周围山外田土开始军屯养民。

    诏书还没有告知天下人,尚书录事已在拟诏待发。

    跟随天子东归的臣子本身极多,故而各部官吏门生,开始加紧准备,而董承等想要进宫去面见天子,陪同左右。

    无奈被拒绝,且刘协以一封书信勉励,望这些臣子……

    以己任为重,无需勤于入宫,当兴百姓为主,不吝汉室之恩德。

    这话说来虽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,但却像是擂鼓一般敲打在董承、杨彪,以及伏氏、丁氏等大部分将相要员。

    说来就好像是……嫌弃他们一样?!

    “那我们走!?”

    董承略微肥胖的身躯在殿前不高的阶梯下,气得微微发抖,但虽然发了几句牢骚,却还是不敢大声。

    他明白这简单的宫里,很可能已经有太多曹操的耳目。

    并且也明白,这些耳目会在今后的数月,乃至一两年之内,不断的增多,直至整个大汉的内宫之中,不会再有二心者。

    到那个时候,他们的一言一行,都会在曹操的掌控之内,他也能拥有足够的权力,来排除异己。

    这些事,只要做得漂亮,那么对曹操不满的人也不敢太过放肆,就算有刚直之辈指出,也会被曹操打为乱臣贼子而捕杀。

    他走了几步,两旁的卫士也将目光看向了他,一时间竟然不知如何是好,若是再留于此处,肯定会被告知曹操。

    末了也只能愤然跺了跺脚,背手离去。

    遭到如此反差对待,董承感觉自己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,以后会不会见不到天子了。

    他知晓天子遭曹操蒙骗,但是现在又不知道如何进言,更加难以猜测这曹操到底是给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。

    可他明白,自己和曹操接触下来,他曹孟德一定不是什么乱世仁德明主,绝不是普通的英豪人物。

    他绝对是一名乱世枭雄,以仁义做面目,实际腹有大略军谋,且野心定然不只是匡扶大汉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若是日后久之,他极有可能是如同王莽那样的窃国之贼!

    董承想及此处,无不是心痛愤怒,火从心中而来,于是在整日极度愤怒的状况下,一直愤怒到了深夜而不眠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与此同时,在衙署外的某个宅邸府院之中,曹操叫来了郭谊和荀彧,一同商议今日之事,再将彼时发生的事情好好商议复述一遍。

    曹操此时面色还是很严肃,抓着郭谊已经说教了半个时辰了。

    郭谊就只是低头吃茶、吃酒、吃肉,时而点头称是,听取曹操所言。

    荀彧在一旁偶尔帮忙说几句话,但是却也不敢多说。

    因为此事,在曹操看来,是郭谊自作聪明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