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三章:你说得对,但这就是诸葛亮-《三国:先生,你太爱学习了!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二日醒来,戏志才果不记得昨夜说了什么。

    张辽问及郭谊时,他只是傲然而笑,道:“其自大狂妄,本不会带兵,如此急切之时,非要去陈留自毁名声!唯靠大公子之仁厚了!!”

    引得三人一阵憋笑,而后带戏志才看了军中面貌、战阵以及所有军备储蓄,还有辎重打造等事宜,方才将他一路送走。

    在马车上,戏志才将粗略记下的卷宗摊开,在车马案几上独自观看,当即啧啧称奇。

    “三人乃是建三营,以半月时日各自募兵,各得二千之数,又向远播乡里而求募,又得数百,而且不会令壮丁减少,这是好事。”

    “总数为六千余人,兵甲四千余,筹措军资以壮实储备,若是令他们三人带兵,只怕是战力不凡。”

    戏志才美滋滋的想着,心里十分满意,想必这个巡视的结果,主公听了也会满意。

    “唯一不足的,便是郭孟誉那里,终究是关注过多了,被人所注视,又有大公子在,恐怕稍有不慎就要为人引为谈资。”

    据巡视的人回来禀报,似乎现在未有多少进展,如此倒是有些令人担忧。

    想到这,戏志才忽然愣了愣,“诶?我担心他干什么?关我屁事。”

    无所叼谓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陈留,天工营。

    今日营内极其热闹。

    在巡视之人走后,工匠们终于在郭谊多日苦修之下,一齐商讨出了新的农具和军备。

    军备名叫“苗刀”,修长如苗,锋利无比,郭谊说也叫长刀。

    刀身修长,兼有刀、枪两种兵器的特点,并可单、双手交换使用,这样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。

    临敌运用时,辗转连击、疾速凌厉、身摧刀往,刀随人转,势如破竹,杀伤威力极大。

    伴随着苗刀问世,还有一套完整的进击之法,由郭谊先行传授,再让典韦学后,传授给军中副将,副将再传军士,以此操练。

    所有工匠有公务可不学,其余八百余将士必须日夜操练,而新得此刀,所有人都觉得好奇,在见识了郭谊舞刀之后,又觉得势大力沉,破坏力极强。

    而且,若是技艺精湛者,虽不能挡骑兵冲锋,但若立刀在前,便减少了骑兵长兵的游斗,这样算是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。

    郭谊还有一种双人刀阵、三人刀阵,日后可以反复演练,这样的话作战时候,三人或两人为一队,可以背靠背应对四面来敌,真正做到以少击多。

    如此新颖的兵种,令人无比振奋。

    郭谊在反馈到脑中的些许学识里知晓,此刀法、刀阵不光是杀倭寇之刀,甚至曾经用来抵挡北方蒙古铁骑。

    所以现在若能练成鸳鸯刀阵,对日后平地行军,肯定极其有好处,特别是在山地地形作战,那些骑兵无法冲及之地,当为王牌。

    但现在苗刀打造还十分缓慢,锻打之法传于工匠后,他们才发现一点独到之处,为何中郎将的“吞云”能够产生这等云纹,乃是反复锻打多次,折叠熔锻后的效果,但这要求次数极多。

    如果慢慢动工的话,他们花费的时间需要十几日。

    郭谊却只要三日,就能够完全锻打完毕,这是膂力、臂力完全比不上,已经不是技艺纯不纯熟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发现了这一点,暗中这些工匠才更为敬佩。

    “中郎将不光是头脑灵光,聪颖远超常人,他的膂力也非常人能比,难道是精怪吗?为什么有人能打铁至力竭时,反而体力恢复更快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即便耗尽力气,只需休息片刻就能行动自如,喘息如常,一觉起来精神饱满,丝毫不见其体酸力竭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这位中郎将,不简单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这都不知道?”每当听见人在议论的时候,典韦大多是直接不满的皱眉呵斥,“中郎将日夜苦练,方才有这种能力。”

    “他和俺天生神力不能比,但是他能训练有方,这等方法,如果教导给你们,你们也能按法日夜律己操练,一样可以到这等地步。”

    “俺虽然不懂什么道理,但是知道伱们没办法事事都达到和中郎将一样,但至少可在体力上有所追逐,没有天份的人,唯有苦练自己而已。”

    每次听见这么说,这些兵士心里都会有所触动,然后加练到很晚。

    但是到晚上就会觉得。

    既然我跟不上,为何要去追赶,人家提升如此之快,恐怕是天赋使然。

    然后第二天醒来,又会早早的看见郭谊已经在校场开始活动筋骨,然后炼铁,如此又会产生愧疚。

    “他有这样的天赋,身居高位,还能每日勤于苦练,不断提升自我,我们为何还能心安理得的睡觉,苦练!!”

    于是又会嗷嗷大叫着自军营内出来,然后一同和郭谊操训,再去冶铁,然后锻造。

    如此反复十日,很多人都累垮了。

    郭谊无奈之下,只能让人休息……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