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如果可以抓住郭谊,那结果又不一样了。 毕竟袁术此刻最恨的人可能不是其余诸侯,也不是汉室天子,应当是这个郭谊。 他一直说忘了郭谊是谁,但每次提起匡亭咬牙切齿,文武就知道他还没忘。 于是,韩暹奔钟离城,杨奉则是紧随其后去追典韦。 在下一个路口,两军又再次汇合了,杨奉稍稍考虑之后,立即笑道:“我明白了,这人不是来引开兵马的,就是先行伏击,打探头部,然后将消息带回去。” “或者,也有安军心的作用,自古勇猛者皆会如此,他在战阵之外游离一周而安然无恙,足以让守城将士奋勇。” “应该立刻追击,不能让他就这样安然回到城内!” “不错!” 韩暹深以为然,两人敲定之后决定深追,沿着道路一直紧追不舍,始终保持典韦等战马奔腾起来的尘灰在视野之内。 又是追逐良久,已从坡上进入了山谷,此时两侧山林影影绰绰,让两人心有余悸,期间吩咐下令注意两侧。 不过追逐过后不见伏兵,心中甚安,等过了山谷,又有平坦地势,可通行三马并骑,其余步卒快速奔跑紧随。 不过还是晚了一步。 快要天明时候,他们眼睁睁听马蹄声远去,然后消失于无,再看时已经拉起了城外吊桥,一条深挖的壕沟横贯城外,护住了城池。 杨奉喟然叹道:“可惜,如果驰道再长数里,可斩杀之。” “现在该怎么办?此城内肯定是重兵把守,我料定郭谊是在等援军,他据守此地,不曾退兵自山里而走,又没有多少给养……应该是等着内外夹击。” 韩暹看得这地形,他们整个进军过程中,已经深入山谷,将腹背都露给了敌人,应该要派出兵马沿途将关口把持住,随时监视后方是否有兵马身影。 “不如等步卒到来,早攻郭谊。” 杨奉眯了眯眼,陷入了沉思,“不知他步卒行军有多少人,等我想想。” 两人下马来,和许多副将一起在坡上观察城池地势,在想到了来时道路后,彼此也都将所想道出。 最终杨奉轻笑了起来,“诸位的意思就是,郭谊现在进可等援军到来夹击,退可至后山出逃,而达淮陵,而实际上他的粮草不一定足备,我们只需等待他无粮之后弃城,就可安然无恙的进城接收,是吗?” “此最为稳妥也,何苦去攻城?作那困兽之斗?!” 钟离是有后路的,而这绕到钟离城另一侧的道路,要经过山壁小道,战马不能通行,只能人力攀爬过去。 这又是何等的艰难。 杨奉冷笑,“或许这也是计策呢,郭谊如果料定我们不敢攻,就在城中等待援军,到时后方一乱,如何是好?” “再者说了,他无粮,怎么敢守城,城破时候,还有储量较多,分于民尚且可以供数日之食,何况他军中人马不过数百。” “我意攻城为好,等待步卒天明时到达,立刻整军攻城,以探郭谊虚实,又何必去等他数日。” “打也有谋,不打也有谋,不如打的好,”一位将军当即点头,“起码主动出击,还可力战求胜,等那可就是坐以待毙了。” “说得好,”杨奉不由得感慨,这里还是有明白人的,郭谊摆下这欲走却不走的姿态,分明就是明面上逼其不攻。 若是求稳者,不攻则被围,攻反而会让他们慌乱。 打仗虚实之道并不难也,明白敌人想要什么,不让他达成目的就行了。 杨奉看出来郭谊想要夹攻的阵势,于是更下决心。 等他的步卒到后,整军半个时辰,摆开了阵势直接攻城,同时派出骑兵到两侧去寻路,若能找到道路则立刻绕行而攻。 而此刻,天光早已大亮,刚巧天气干燥,兵临城下时,城头上已经不见有人了。 这更加印证了杨奉的猜想,郭谊果然只是在视敌强硬,假装坚守。 好吓住敌军以等待援军,现在提前探知到他们严阵以待,只能弃城而逃。 他根本没有守的打算,只是试一计罢了,成则有建功,失算则退走。 “阿暹,分兵两千给你,去追郭谊兵马踪迹,不能让他轻易逃脱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