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所以他敢在曹操面前下次论断,曹操听得认真,受教的点头道:“多谢先生教我,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能笃定分析出荆州局势,竟是如此羸弱,如此说来,刘表若是死,这荆州境内反倒是众族分散,方能有机可乘?!” “不错,”荀攸眉头挑动,当即点头,但他心中略微奇异曹操的点居然是这么长远,现在连寿春都还没攻下来,“明公,此时说荆州太远,倒是这寿春,我听闻袁术在举事之前,就已经开始加筑城防,修建城门营寨,并且在城墙上安置了很多新式的守城器械,甚至有自上防备投石的大网,若是强攻的话,不知要损失多少兵马,且易守难攻。” “现在唯一的难处,就在此了。” 荀攸说到这,很是诚恳的躬身而下,叹气道:“很无奈,此事在下才疏学浅,实在是无计可施,因袁术在困兽时,定然是紧闭城门,无法骗开,若是用计策也不能流于城内,自内而外破城,实则很难,且他收容百姓进寿春城,看似仁义,其实不然,乃是想要用百姓当做肉盾以拒,强行绑百姓于城中一同抵抗兵甲,若是破城时,百姓定然遭到不少屠戮,或者守城时候还会强征壮丁到军中,如此在每次攻城时候,则用新征百姓在前守城,其精锐亲兵在后监督,若有退败再上精锐,数次以往,其精锐兵力不减,而我军攻城则不利,便能将军心提振。” “噢!”曹操和郭嘉这时一瞬间恍然大悟,他们两人之前在商议时候就曾想不通此节,不知袁术既然要死守,为什么还不肯放弃百姓,甚至收容百姓到寿春避难,还以为是他打算在来年开春退兵之后,再让这些民众出来耕种粮食。 两人都没想到,袁术能这般没有人性,现在看来果然还是将他想得有些太简单了。 “这就说得通了,”郭嘉当即拍手叫绝,对荀攸刮目相看,“公达眼光果然独到,总能想到此清奇之处。” “谬赞了,”荀攸颇为有礼的拱了拱手,“在下所读兵书,未曾见过有教导用民做盾的,但袁术素来不顾百姓死活,这些年为屯粮食只当民为草芥,当做牛马耳,现在却肯收容,令城中拥挤,粮食耗损加剧,事出反常,那么便有妖异,以此猜测便不难看出其心。” “故而,攻城不可操之过急,应当徐徐围攻,让城内百姓乱,继而加剧其损耗,袁术反而无法接受,最终只能崩溃。” “好计策,”曹操目光沉凝,反复思索良久,“先生之言,我本来应该听取,可是现在速攻方可得震慑之效,若是拖延不前,便不能明志,不能令大汉之威盖及海内,所以我偏偏就慢不得。” “这与当初攻打徐州不一样,徐州乃是因我有复仇之意,越仁义则越能得民心,而现在身负天子重托,不可令窜逆跃活,故而需速攻震慑之。” 荀攸叹了口气,“如此,就当会使得兵士士气零落也。” “当然,主公所虑更加长远,的确该速攻,迟则生变,毕竟这是叛贼篡逆,妄图消弭汉室气数,属偷我国运之贼也,若是慢一年,则会再有他人称帝而起,若不能痛击,则如雨后春笋,难以根治,”荀攸低头又思索了片刻,才劝道:“再,再思索些许……或者能有变通之法?” 现在袁术已经龟缩了,他就是看清了曹操此行的目的,所以才这般作态,但这就像是阳谋一样,逼得曹操不得不取舍。 若是不强攻,只是围困的话,其实威慑并不足够,等到冬日严寒时候,将士们的心思早已不在征战上。 趁着现在连战连捷,且还有出师时的慷慨陈词,作用于心间,反倒有无穷的气势出兵,更加容易作战得胜。 曹操听闻这话也明白自己的决定将会非常重要。 郭嘉此时知道迟疑难定,缓缓向曹操抱拳,道:“为何不听听孟誉怎么说?” 荀攸脸色一白,当即不说话了。 这个人,他听过……辈分好像…… 曹操则是眼睛一亮,对郭嘉笑道:“给他写一封书信,我听听他有没有鬼点子。” …… 义成。 郭谊沿濄水将军器通过大船运送而来,在半路扎营再等囤积,而后便收到了书信。 此时正在渡口钓鱼回来,头上还很亲民的戴着斗笠,裤腿挽起在大腿处,打着光脚蹲在一块石头上,把书信打开看了一眼,看清原委之后,对旁边衣着整齐的陈登笑了笑。 “还听听我怎么说,把我当成神奇海螺了。” “何为神奇海螺?”陈登好奇的问道。 “就是一种海螺,你只要捡到之后问它,它就会回答你想问的问题。”郭谊也是心情好,居然会耐心的解答这个问题。 陈登顿时轻笑,“哈哈,也是家乡的传说吧?此等传说颇为有趣,但却也让百姓得以此慰藉,有时候的确需要些玄奇之物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