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曾艳还要忙于家务,没有太多功夫和周进瞎聊,转身就走了。 周进盯着她那丰满的身影,怅惘若失了许久。 “看来自己还是想当然,一点也不接地气啊。”周进自我反省道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周进打算找个有空的时间,去街市上转一转,看看煤炭的使用情况究竟如何。 这日上午,贾代儒家中有些事情,便留下了《论语》中的一篇文章,让学生尝试着背诵出来,并将学堂之事交由侄曾孙贾芝暂且管理。 贾芝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,常在学堂之中以公报私,勒索子弟们请他喝酒吃肉。 如今他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。凡是当场能塞给他一些好处的,不拘多少,半吊钱也可以,实在拿不出来,几十枚铜板也行,他便将这些人提前放回家去。 其他学生若想要提前回家,则是断断不行的。 若是有人提出疑问,他便言道,前面那些人都将文章背诵了出来,自然可以回家了,你们若是也能背出来,我自当允许你提前下学。 贾芝这般说法,其他人也无话可说。 那些送了财物与他的人,究竟能不能把文章背出来,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,谁也不可能公然撕破脸皮,指责那人没有背出来。 这种事情谁又说得好,万一他真背出来了呢? 诸多学生只好苦着一张脸,抓紧时间背诵了起来。 趁此难得的机会,周进也在午时之前,来到贾芝面前走了一遭。 贾芝深知周进是一个新来的金主,贾代儒老先生这几日家中之所以有酒有肉,便是出自他的孝敬,丝毫都不敢为难他,日常和他相处也较为融洽。 待周进把课文背诵到一半的时候,他便点头说道,“行了行了,你可以回去了。” 周进拱手谢了一下,便迤迤然离开了学堂。 前几日,他早已从贾芝那里打听出来,附近清水巷分别有一家煤铺和一家柴炭场,周进便打算先去那里考察一番。 周进先去了那家柴炭场。这家柴炭场门面很大,进深也很长,出入的人很多,生意十分兴隆。 想来这是因为时令已然到了深秋,天气日渐寒冷,那些富裕人家便需要提前采购一批柴炭,以便冬季取暖之用。 周进衣着朴素,不被人在意。他藏身在人群之中,偷听了一会儿,很快就得知了柴薪、柴炭等物品的市场行情。 柴薪一百斤为一担,售价为八十文钱,柴炭每百斤需要四钱五分银,若是需求量大,自然送货上门,价格上也会有些优惠。 因此,有些富裕人家的管事,问明白价格之后,只需要说一个斤数即可,柴炭场自然会将这批货物收拾整理好,然后派人登门送货,当场交割。 至于白炭,价格就更加昂贵了,每百斤值一两五钱银子,令周进咋舌不已。这都相当于家中十余人每个月的吃穿嚼用了,一般人家哪里用得起? 稍后,周进又去了煤铺一趟。煤炭倒是比较便宜,每百斤仅值一钱二分银子,都是散碎煤块,大小基本上一致。 大小不一致的散煤更便宜一些,每百斤仅值银九分。 “那你这里可有现成的煤球?”周进问道。 “煤球有,煤饼也有,但因为有人力在其中,价格上要更加昂贵一些。”煤铺东家耐心地说道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