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关羽得知消息后,知晓吕布无心来顾及都阳,将运河占据,那么接下来对收取东海国有不少好处。 “我等在小沛据守,得曹公之恩情,也不可不报,否则去时如何能坦然?” 关羽深知兄长不愿屈居人下,迟早要离去,故而此时也明白要在此之前,立下功绩。 来偿还曹操的恩情。 占据都阳,可以将东海国境内一条重要河流占据,以此顺水送粮草,能方便许多,虽说不知下邳那边在打什么,用的什么计策,但关羽一眼就能判断出来,吕布已经独木难支。 毕竟在此之前,已经反复牵着他走了数次,早已疲惫于战,而琅琊臧霸,也早与吕布断了联合。 下令之后,从彭城也去了不少兵马,出动向都阳。 这一夜,几乎所有兵马都在异动,东海国各处出现了大战,各地军报在一夜之间传至吕布处,可他却也没能完全收到。 因为他此刻正带领兵马出城,往东寨去汇合。 若是能与郝萌一同汇军,那么便能抵挡来犯之敌,再弃郯县于不顾,就能够继续往东窜逃,或许有机会逃出生天。 直至到扬州,再去投奔袁术,毕竟两人还是姻亲,总会收留。 但他的想法,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落空了。 郝萌未能抵挡多久,在吕布到达一个时辰前,东寨就已经陷落了,郝萌弃军逃走,只带了百人在身边护卫。 而高顺接手这座营寨之后,清点了兵刃重新发放给军士,将箭簇准备充足,在寨外挖了无数沟渠和拒马,等待吕布来时,骑兵首当其冲遭到陷坑所害,紧接着高顺带中军与之交战,几次交锋下来,吕布反而不敌。 只能暂且退去,几次厮杀之后,高顺用三千人竟然阻挠了吕布大军足足六个时辰之久,如此才有序退去。 临走之时,吕布看了一眼那持盾后退、井然有序的兵马,在高坡上身骑赤兔立于巨石,喟然叹息:“我若得此将,重用之,如何能至如今境地。” “进退有度,如臂使指,此人日后必能是名将矣,只可惜未闻其名,可惜。” …… 而这个时候,郯县早已陷落。 在城内的陈登,判断吕布大势已去,派遣亲信将军大开城门,迎了鲍信军进来,此战就此结束,而其余兵马则是除却收取各地之外,将骑兵大半派遣追逐吕布而去。 想要将之驱赶至穷途再困住,故而依旧还在不断派兵。 追逐吕布至末路,却也不是要人去追杀斩首,毕竟他乃是吕布,还是有赫赫威名,当初神威几乎历历在目。 这便是,之前所说的困兽之斗。 若是贴得太近了,一样会被吕布负隅顽抗而杀。 但现在,吕布麾下部众似乎不算很多,家眷辎重也全部弃置在了郯县城中,要奔逃出去,并不会很难。 只需将他的粮草耗尽而已。 郯城,郭谊在第三日从下邳过来,与鲍信一同登城门,听取各部的状况。 鲍信显然是十分欣喜,此战比想象中的容易,因为吕布的愤怒,似乎异于寻常时,东寨一出事,马上就出兵来救援,要尽快击退来犯。 没想到,被高顺阻挡了下来,为中军取郯城争取了太多时日,实际上也是郭谊的论断基本上都应验了。 在兵临郯城后,城中没有抵挡多久,陈登就率众投降了,仿佛是久旱逢甘霖一般,这是吕布丧失人心的表现。 如此,城墙坚固几乎无用,自有人会来投。 “孟誉!此次功绩如你所言,吕布已无力再战,唯有奔逃而已,我们折损数千人,已经算是大获全胜了。” 郭谊环顾四周,但没看到曹洪的身影,故而奇怪的问道:“子廉将军怎么还没来?” “他所攻的西寨,不是应当更加容易吗?西寨为孤营,根本抵挡不了太久,按理说应该早就回来了才对。” 鲍信笑道:“应该不会有事,虽说没有军报传来,但他率一万兵马去,不至于兵败。” “吕布麾下众将,大多是已身心俱疲,不愿再追随者,一旦兵败,应该是投诚为上,当不会有困兽之行。” 说完这话,郭谊也就点点头表示同意,于是也不再提及曹洪之事。 鲍信拉着郭谊往门楼内去,同时说道:“至于吕布,看方向应该是往羽山去,估计现在已经驻守在山中了。” “他进了山里,我们很难再追击,只能在山口要道下扎营寨,守着吕布,围而不攻,等他粮草尽,产生兵变,自己就会出来投降。” “故而,我等可休息一日,暂且不急,等待各地安置得差不多后,再去寻吕布。” 鲍信对局势的判断十分准确,让郭谊也没什么话好补充,点头称是。 “来,我带你去见陈元龙。” 鲍信一把拉着他,满面春风,极为高兴的一同进入门楼之内,在正堂大门前,一名身高臂长,颇为儒雅的中年人正执礼等待。 第(1/3)页